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翡翠资讯 >
山里面的千年江南古镇--唐模古镇
安徽歙县附近的保存完好、原居民依然居住的唐模古村,从唐朝至今,已经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尤其在历经了徽商鼎盛的明清时期后,名人辈出,形成了特有的人文环境和追求优质的生活质量,其中最鲜明的是整个古村融合了儒释道的文化特色,那种把江南水乡风情与安徽务实精神,在整个唐模古村园林与田园相结合的建筑群落的风格中,体现得非常完美。
唐模古镇介绍。这些介绍似乎极尽溢美之词,核心内容其实就是具有江南水乡风格的安徽有钱人完善的一座有点文化底蕴的古镇。
这里所有的门票都是80元。
浓郁的乡野味道扑面而来。
学生的写生,也成为这里的一道风景。
古镇的乡村农民生活使用工具的历史陈迹。
小弄堂。站在这里,人仿佛成为三夹板被夹在当中。
古镇有钱人家的千篇一律的风格和摆设。看多了,就产生审美疲劳了。
生活在这里的原居民,似乎商业头脑还不太强,一溜门面没有人做生意,如果在浙江的周庄、上海的枫泾等古镇,商店肯定排排林立。
在这里散步有一种漫无目的的悠然感觉。
这里的水质似乎不好,看到一些原居民洗马桶。
总感觉这里缺少江南水乡那种味道,究竟是什么味道呢?
我在这里没有看到诗文的历史留存。
宁静中有一丝丝淡淡的烦躁。
正宗的绿色鸭子。
走到这里,似乎明白了为什么这里缺少江南水乡的那种味道,这个味道叫做“灵气”。
古镇的灵气应该有三大元素组成:山好、水好、文化好。
沿河通向出口。
老外想在这里开发乡村风情酒店。
古镇的政府嚷嚷要把这里变成AAAAA级景区。
在这里休闲不错,但每天80元门票,吃不消。
这里评上AAAA级景区,可能有些勉强。
走得久了,腿开始“崩溃”。
多走几座桥,叫自我超度。
到处是写生的画板。
学生的习作,似乎有个通病:主题不鲜明。
春花烂漫。说不出这叫什么花。
蝶恋花。
春江水暖鸭先知。
这里唯一文化标志就是兄弟翰林牌坊。从古到今,官员崇拜是中国愚昧和专制的根源,也是中国老百姓受苦受难的源头。
这景色似乎有些象征意味:如果不走出官员崇拜,心灵世界就只能在阴凉的亭子里蹦达,而走出去则是一片开阔和光明。
走出古镇,看到徽州大桥。
这里气势开阔。
园林的景致适合休息。
老宅总是暮气沉沉。
古老的木雕:刘海戏金蟾。
物什还在,主人却早已经化为云烟。
真正意义上梁上君子。
这尊石头人站在这里撒尿已经撒了500年!
高官富商家里的戏台。
人生如戏,过眼烟云。
此次古镇古村游,暂告一个段落。感想很多,归根结底一句话:想得通的总是想得通,想不通的还是想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