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是天然形成的一种玉石,不可能完全没有瑕疵,所谓“无绵不成翠”,虽然瑕疵越少越好,但完全无暇的“境界”是极其少见的,往往只有在翡翠“赝品”中才能出现。翡翠就象人一样,“人无完人”,爱它就要接受它的缺点。翡翠的瑕疵也好,内含物也好,正是翡翠在生长过程中所留下的记录,是它独有的特征。翡翠里面絮状的白绵,像雪花似的白点,黑点等等,有些就像证件一样能让我们获悉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有的内含物特征能够使我们判断其产地,具有产地意义,如缅甸穆纳矿厂口出产的翡翠:颜色艳丽,极细的纤维交织结构,水头足,像一汪湖水,有的质感像冻儿一样,内部有白色点状包裹体,这类翡翠的质量为上乘,具有收藏价值。
如果遇到好的雕刻艺人,往往还能化腐朽为神奇,巧妙利用天然翡翠不均匀的颜色和质地,甚至棉、裂等瑕疵,制作出精美的翡翠饰品,使其增值。
因此,爱翡翠就请接受翡翠里的杂质。
就像玉镯里有气泡,看似缺陷,却也增添了几分灵动和故事,让人联想到它曾经的孕育和成长。正是这些不完美,才让每一块翡翠都独一无二,也更显珍贵。所以,欣赏翡翠,就应该学会欣赏它所有的特点,包括那些看似瑕疵的部分。
《踏雪寻梅》正是运用了翡翠瑕疵的黑斑
购买了一只白里青的翡翠手镯,上边的绿色有两处,很是漂亮,唯一遗憾的是在手镯的里边有几个黑色的杂质。商家介绍说,经过一年或是两年的佩戴后,杂质会闪开,慢慢的就不见了。虽然有些半信半疑,但是我太喜欢上边的两处翠绿色了,还是买了下来。俗话说,人养玉,只要气血好,玉就会跟着变化,是这样的吗?
后来,我咨询了珠宝店的老板,他告诉我,我的手镯应该是水沫玉,这种玉料的质地比较疏松,容易出现黑点,但并非杂质,而是内部的矿物结构,经过佩戴后,表面的光泽会逐渐变亮,黑点也会变得不那么明显,并非商家所说的“闪开”。虽然并非如此神奇,但水沫玉清透温润,佩戴起来别有一番风味,也让我更加珍惜这份缘分。
会消除,我也是销翡翠的,这是一些商户的主观引导,杂质和里面的绿色是一样的,都是天然形成的,不会带消失的,另外,你说的种头,应该是白底青,就更不好带活,更不要说一二年了,不过,有少许杂质,也是天然的标志,这样,也很好,呵呵。
翡翠玉石是大自然的造物,属于天然的产物,在形成的过程中会自然地形成或带来一些自然界的其他外来杂质,既然是大自然的东西,我们应该有所选择地理解和接受。在力求完美的中国人一般都力求自己的翡翠玉石饰品中尽量少有杂质,因此在翡翠手镯的加工生产过程中会尽量避免翡翠内在的各类杂质,尽管很努力,但并不能完全避免这些杂质。如果翡翠手镯的杂质比较重、比较多,那么一般会采取雕刻、剔除翡翠手镯上的杂质,以雕花手镯形式呈现。
如果翡翠手镯的杂质不是很多,在加工完成之后就不宜在进行雕刻、剔除杂质,而应该抱以理解的态度去对待,如果为了去掉这些杂质而可以进行雕刻,势必会改变翡翠手镯的形状,反而变得不完美。如果翡翠内在的杂质很小且很少,比如内在的一些小白棉或小石纹,在正常佩戴了一段时间后由于人体的微小有机物或油脂会逐步渗入翡翠内部,逐渐愈合小石纹或小石棉。
换句话说,在翡翠手镯加工出产是加工师傅已经相近办法来避免或清除翡翠内在的杂质了,翡翠手镯成型后就不必去考虑这些杂质是否需要清除、如何清除了。